陶增光的加入,为二炮局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二炮局的神机炮是优秀,射程远,杀伤力大,但也有着一个很大的问题,炸膛率有点偏高,一百门神机炮总会有五六门经不起试验炸了,一旦炸膛,就很可能损伤到测试匠人……
陶增光很仔细,通过研究优良神机炮与炸膛神机炮的特征,然后去了铸造房蹲了几日,提出了一种“望闻问切”法,作为神机炮的检测标准。
望,指的是观察,查看铸造神机炮的每一个细节,尤其是炮管内部与外部。
闻,指的是听,通过小锤敲打神机炮的炮管,听其声音,若听到异常音,不同于优良神机炮的,则视为铸造出了问题。
问,是询问铸造人员,铸造环节,冷却时的状况。
切,是亲手去摸,感知炮膛内部有没有毛刺、凹陷、裂纹等缺陷。
凭借着这一套标准,陶增光可以清楚判断哪一门神机炮是劣质、容易炸膛的,后来二炮局拿去测试,但凡陶增光挑中的必经不起十炮便会炸膛,二炮局上下对其敬佩不已,并将这份标准普及开来。
陶增光的贡献远不是一套标准的问题,他认为,神机炮的作用有限,大明需要开发更多特殊的火器,开发一些更轻便的火器,最好是一个人能扛着走,到地方就能用的……
二炮局拿出了地雷与手榴弹,陶增光连连称赞,当得知有些想法出自于朱允炆时,不由惊叹。这个肯定了飞天的人,竟然对火器也有着极高的认识。
也是,整个二炮局有今天,都是朱允炆组织、设计与运作的结果,听说火药的改良,还是朱允炆亲手做的。
但对于地雷与手榴弹,陶增光试验了很多次之后,依旧感觉不满意。
地雷这玩意就适合埋在土里等人来踩,如果对方不走这一条路,那不是白埋了……
还有手榴弹,这玩意有点沉,自己只能丢个二十步,军士大概能丢个更远,但这个距离对敌是不是太过危险了?
如此火器,不足以普遍应用,距离和条件都有限。
陶增光开始了埋头苦思,为的是打造一种低于神机炮,但超出手榴弹之间的一类武器,而这类武器,将更能适应的战场,说打就打,说走就走……
飞天,哦不,是飞猪
忙完一天,陶增光划着船到了万户岛,推开门走了进去,当堂摆放着一个“飞鸟”,这只飞鸟是依据《火箭书》制造的,只不过并不是七十二只火箭,而是一百零八支。
与陶成道当年的飞鸟相比,陶增光的这只飞鸟更显大,也更显“先进”。
陶成道当年用的是竹火箭,陶增光通过是二炮局,制造出了铁火箭,铁的肯定比竹子的更结实,当然也更重,所以增加了火箭的数量。
“我一定会成功的。”
陶增光拿出了铁丝,准备作最后的绑扎。
制丝技术不是什么先进的活,宫廷匠人早就掌握了,比如黄袍上的金线银线,都是制丝技术弄成的,不过陶增光手中的铁丝可比线粗多了。
飞鸟上是一个椅子,要牢固绑好,检查之后,已是准备妥当,翻看了黄历,确定明天是个好日子。
于是,在后宫陪着宁妃的朱允炆收到了二炮局的文书,陶增光要二次飞天。
朱允炆很感兴趣,因为陶增光不是他爷爷陶成道,没打算亲自飞天,为探索宇宙殉道,而是买了一头小猪。
没错,就是飞猪……
考虑到安全问题,朱允炆没打算带马恩慧等人去看烟花。
这一日,微风,晴天,适合飞猪。
朱允炆带上了解缙、徐辉祖、铁铉,在刘长阁的陪同下,到了二炮局,为确保安全,在朱允炆周围站满了身穿重甲,手握重盾的军士,刘长阁还全副武装站在朱允炆面前,结果被朱允炆踹到了一边去了。
那万户岛距离火炮司有一里之遥,至于如此紧张吗?而且他是要飞猪,不是飞火炮司,再说,火药用量都计算过,最多也就能飞出个四百步远,很难威胁道火炮司。
刘长阁不放心,鬼知道这玩意半路会不会转弯,万一跑过来如何如何……
“那是什么?”
朱允炆指了指湖水中立着的竹竿,对一旁的二炮局的掌印陆安问。
陆安也有些紧张,飞天固然是天大的事,可皇上在这里事更大,这个陶增光是个人才,可太冒险了,这种事怎么还惊动了皇上。
“皇上,竹竿连着一根绳子,绳子上缠绕着一根粗大的引线,陶增光打算在湖上点燃引线……”
陆安解释。
朱允炆笑了,陶增光还真是个小心谨慎的家伙,估计这和爷爷“殉道”有关,毕竟谁也不清楚这么多火药会不会刚点起来就炸了,如果待在岛上,那是很危险的……
正所谓,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自保为上。
事实证明,陶增光比朱允炆想象的还谨慎,因为这小子根本没点引线,而是划船上岸,然后让其他人去点引线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