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室殿内有小太监想跟他卖好,倒茶的时候悄悄把在前头听见的消息告知他听:“张侍郎上疏弹劾娘娘,惹得陛下生了好大一通气,听说直接传了廷杖——”
皇帝一口水喷了出去!
他急急忙忙问:“哪个张侍郎?”
小太监一副“你懂的”的表情:“就是礼部张侍郎,同靖国公府是亲家呢。”
靖国公府的亲家——是了,贤妃的姐姐嫁去了张家。
皇帝既宠爱贤妃,爱屋及乌,自然也会恩待她的亲人,否则姓张的今年还不到三十岁,怎么就成了从三品的侍郎?
可是杜若离这个憨憨,一上朝就把姓张的廷杖了!
还有姓张的也是,就踏马不开眼,上赶着在杜若离眼皮子底下弹劾杜若离,这不是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吗?!
马王爷跟前跳舞,转着圈儿找死!
皇帝不放心张侍郎,但更怕杜若离在朝堂上发飙,过分肆无忌惮,连忙问那小太监:“没人劝阻陛下吗?”
小太监不假思索道:“当然有啊。”
皇帝那口气还没来得及松下去,就听他继续说:“不过娘娘放心,那些求情的人都被陛下下令一起拖出去打了。”
皇帝:“……”
我这放的哪门子心啊!
他冷汗涔涔,声音都开始抖了:“都有谁?!”
小太监一一数了出来,多半都是靖国公府的姻亲故旧,还有几位宠妃的娘家人,承恩公府的人也插了一手……
皇帝越听越觉得绝望:“那陛下他——”
小太监:“陛下一心爱重娘娘,当然是谁的脸面都不给啦!”
皇帝:“……”
小太监:“还直接把叶家的一等承恩公削掉,改成了三等,以儆效尤!”
皇帝:“……”
小太监:“其余人统统给发配到海南啦!”
皇帝:“……”
皇帝:“…………”
杜若离你为什么不干脆鲨了我?!
朝堂上发生的事情,很快就传到了太后的耳朵里。
前去传讯的内侍低着头,害怕太后因为承恩公府降爵一事迁怒于他,不曾想到最后太后只是淡淡一笑,吩咐如常打赏,将他遣了出去。
“皇帝长大了,也能沉得住气了。”
宫人侍奉着太后点了水烟,她就着窗外的阳光,眯着眼慢慢吸了一口,再缓缓吐了出去,几瞬之间,殿内便弥漫起一股乳白色的朦胧烟雾。
她的心腹在旁,低声奉承道:“陛下英明神武,您也能早些宽心,颐养天年呐。”
太后幽幽笑了起来,随手磕了磕烟袋,语气中不无欣慰:“皇帝打小就是个急性子,心里藏不住事,这回倒很克制得住,哀家一早便差人送了各宫安插在宫里边的眼线单子过去,他竟也引而不发,直到今天才趁着张侍郎的奏疏发作起来,一举将胆敢向内宫伸手的臣子铲除,之后再借着这个引子腾出手来收拾那些个眼线,便是名正言顺了,杜家那边儿更不会发觉异样……”
心腹跪坐在一侧为她捶腿,听罢免不得顺着太后的心意夸几句当今天子,觑着她心情尚好,小意询问了句:“那承恩公府那边儿?”
太后吐出一口烟雾来,懒洋洋道:“哀家体健,皇帝也还年轻,家里人若真是聪明,就知道往长远处看,不必计较这一时的得失。皇帝是要做大事的人,哀家怎么能拖他的后腿?这一回,哀家不仅不会袒护承恩公府,反而要响应皇帝的意思,降旨申斥母家。”
叶家乃是长安大族,太后光嫡亲兄弟就有三个,这还不算剩下那些庶出的呢,再加上那些个子侄姻亲,完全担得起一句枝繁叶茂,满床笏板。
今日清晨家里边老少爷们收拾齐整去上朝的时候还好好的,哪知道回来时就变了形容,叶三爷跟两个侄子挨了廷杖,是被人给抬回来的,脊背上血肉模糊,白布一盖,眼见着进气多出气少了。
剩下几个齐全的也好不到哪里去,官帽早叫摘了,神色俱是惶惶。
女眷们给吓得够呛,哭的哭,怕的怕,振作些的赶忙打发人去请大夫,等问明白事情之后,承恩公夫人便要按品大妆,入宫给太后娘娘请安,诉说自家遭受的委屈。
陛下也实在太过不近人情了,不看僧面看佛面,这可是嫡亲的舅家啊!
承恩公夫人那边儿还没妆扮完,寿康宫的内侍就到了叶家门上,将几房人都召集过去,把皇太后的口谕说给他们听。
“本朝祖训,内宫不得与外朝私交,什么时候朝臣也能插手天子的后宫之事了?府上几位被打得不冤。再则,皇后乃天子之妻,本朝国母,帝后和睦,早诞嫡子,正是天下臣民期盼所在,承恩公府倍蒙国恩,此等大事上却与天下臣民倍道而行,是何居心?!”
这几句话说的极重,承恩公府众人不敢作声。
那内侍见状,便和缓了语气,继续道:“太后娘娘有一言,令奴婢告知诸位,承恩公府已经出过一位太后,现下宫